區政協實地調研我區明長城遺址
文章來源:
添加時間:2021年10月28日
閱讀:
明長城是我國歷代長城中距離最遠、建筑最雄偉壯觀、防御體系最完備、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長城遺址,西起祁連山,東到鴨綠江,全長6390余公里。日前,區政協委員們實地調研了坐落在我區的部分明長城遺址。
據了解“遼東長城”是明代萬里長城的組成部分,它是為西部防止明代蒙古兀良哈三衛,東部防止女真建州諸衛的騷擾和入侵而興建的。
區政協委員、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岳兵兵介紹說,明長城清河段是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,也是遼東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遼東長城從開原市松山鄉進入清河區境內走向由南向北,線路為聶家滿族鄉的葦子溝東南山,經廣東山東山、西山柴家嶺東南山、聶家溝、紅花甸西至楊木林子鎮的石人溝、關家屯進入西豐成平鄉境內,總長近17.3公里,共有墻體12段、敵臺11座、關隘1處、烽火臺5座。它不僅僅是明長城,還是燕秦漢長城。到了明代,明長城清河段以東是女真哈達部,以西是漢族人居住的關內地區,明長城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女真建州諸衛的騷擾和入侵?,F在的清河建成區就坐落在長城腳下。清河自古居塞上,塞外與塞下分焉。而且明長城清河段有獨特的標志,一是清河段長城邊堡靖安堡的前身就叫“長城堡”,這在全國都不多見;二是清河段長城有廣順關,廣順關是明遼東長城沿線重要的關隘,既是與女真哈達部溝通的重要通道,又是與長城緊密相連的軍事防御設施之一。到了清代,清河段長城又一特色是與柳條邊“十字相交”,這是其他地區難以具備的。所以說,清河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邊關小城,“塞上明珠”。